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关键一招,对于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各地纷纷出台实施细则,提高校内课后服务质量、深化考试改革、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整治力度,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学生负担得到有效减轻之后,学习的重心已全部转移到校内,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让教育真正回归育人的正确方向。

一是构建绿色发展的评价体系。以“双减”为支点,撬动教育评价产生实质性变革,改变“唯分数”“唯升学”的倾向,降低考试压力,让“剧场效应”和“内卷”在教育环境中消失,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真正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学校的根本标准;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评价学生的根本目标,建立完善绿色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发挥好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是锤炼优质高效的课堂。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是学校减负的支撑,也是提质增效的核心。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取决于课堂效率的高低。过去,无趣、低效、压抑的课堂教学活动为校外培训机构提供了繁育滋生的土壤和机会,学生向课堂要不到成效,只能转而走向校外培训机构,既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目前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应该以教育教学为核心,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生动力力,应教尽教,让孩子在课堂上学足、学会、学好。

三是创新课后服务载体。课后服务是决定“双减”成败的关键所在。需要学校不断创新课后服务载体,优化课后服务形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阅读、兴趣小组以及社团活动,打造学校特色,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水平。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为孩子的个性多样发展提供时间保障,让学生在完成校内学习之后,留下书包“轻装”回家。以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统筹推进劳动实践教育、家校合作共育、学校“五项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双减”工作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我们聚焦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力,守好学校教育主阵地,让学生真正回归校园,让教育回归本真,真正“减”出活力,“减”出成效,塑造良好教育生态,让学生健康成长、家长放心满意。

作者:河北省教育厅总督学韩爱丽

来源:中国教育督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