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截止到今日,即将于年2月12号,即“春节档”上映的七部电影的总预售票房已经达到2亿人民币。在这七部电影中,由陈思诚执导,王宝强、刘昊然领衔主演的喜剧悬疑片《唐人街探案》3以1.4亿的预售票房高居首位,其次的喜剧亲情片《你好,李焕英》和奇幻悬疑片《刺杀小说家》的预售票房也都突破了千万大关!
而由刘德华、肖央领衔主演的喜剧悬疑片《人潮汹涌》仅取得了四百多万的预售票房,在这七部电影中位居第五,在这一届“春节档”的真人电影中位居末位!
对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类型是否符合档期的需求,故事题材是否具有吸引力,都是影响其预售票房的原因。但是,就目前国内观众的观影水平来说,卡司阵容对于一部商业电影的预售票房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因此,相较于《唐人街探案》3中的王宝强、刘昊然,《你好,李焕英》中的沈腾、贾玲,《刺杀小说家》中的雷佳音、杨幂、董子健。这部由刘德华和肖央领衔主演的喜剧悬疑片,其票房号召力明显要弱上许多!
从上述的现象中,其实可以引申出一个问题,即成名于上个时代的电影工作者,在新的时代下,他(她)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前浪,那么,如今的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他们呢?接下来我将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出发,深入地分析这个问题!
国外的前浪:
年9月,好莱坞宗师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新作《吹梦巨人》(又名圆梦巨人)登陆了北美各大院线。出人意料的是,该片自上映以来,单日票房远低于同时期上映的其它电影。于是该片在上映后不久,就遭到了某些影院下架的“冷落”!
其实对于《吹梦巨人》的票房表现,一些电影从业者在该片上映之初就有了相应的市场预测!
究其原因的话,主要在于两点。 点在于该片在上映前打出了诸如“十年一梦,圆梦初衷”等具有怀旧色彩的影片标签。而这种标签则有着相对应的观影人群,例如原著小说的读者(该片改编自美国近代经典儿童奇幻小说吹梦巨人)、低龄人群。不过,以上的群体都不是主流的观影人群!
第二点,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即本片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提及斯皮尔伯格,提及他对于好莱坞乃至世界影坛的意义,就像是《大白鲨》、《侏罗纪公园》系列对于怪物惊悚类型片的意义,就像是《E.T外星人》、《人工智能》对于科幻类型片的意义,就像是《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对于二战题材片的意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上个世纪的好莱坞没有斯皮尔伯格的话,那么它的电影工业水平恐怕会倒退半个世纪之久。因为他的电影作品开创了多个属于好莱坞的类型片,因为他的电影作品推动了好莱坞多个技术上的革新。因为他的电影作品培养出了多位好莱坞 ,例如哈里森·福特《夺宝奇兵》系列、汤姆·汉克斯《拯救大兵瑞恩》、山姆·尼尔《侏罗纪公园》系列、连姆·尼森《辛德勒的名单》!
可到了新世纪,大众已经习惯性地称呼斯皮尔伯格为“老斯”。究其原因的话,有的人会说:“斯皮尔伯格上一次问鼎‘奥斯卡金像奖 影片’是在什么时候?94年的《辛德勒的名单》;上一次获得北美年度票房 是什么时候?98年的《拯救大兵瑞恩》。因此,大师已老矣!”
有的人会说:“不得不承认的是,斯皮尔伯格确实是位不折不扣的大师,但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如今的电影创作陷入了‘主旋律’的框架内,例如新世纪以来的《林肯》、《间谍之桥》、《华盛顿邮报》!”
回归到《吹梦巨人》这部电影本身,它所具有的与所属时代相悖的特点也在验证着上述的观点。首先,《吹梦巨人》是一部童话式的奇幻电影。其次,这部电影在价值观的传递上是“心灵鸡汤式”的!
反观与《吹梦巨人》同时期的童话改编电影,例如詹姆斯·博宾执导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之镜中奇遇记》、乔·赖特执导的《小飞侠之幻梦起航》,以及更早一些的《巨人捕手杰克》、《白雪公主与猎人》、《小红帽》。它们都在原著的基础上加入了成人化的元素,使得影片或暗黑、或史诗,甚至情色,即马提欧·加洛尼执导的《故事的故事》。而像斯皮尔伯格这样拍出一部童话式的奇幻电影,放眼全球也唯有“迪士尼”敢这么做了!
因此,影评界都戏称斯皮尔伯格新世纪以来的电影作品为“21世纪的外貌,20世纪的心”!
国内的前浪:
国内的话,由于国情的原因,使得华语影坛在新世纪以后出现了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香港、台湾地区的电影工作者集体北上内地拍片;另一种是内地电影工作者带着电影作品征战国际!
而这其中饱受舆论压力与时代错位最为严重的无疑是香港地区的北上电影工作者!
谈及香港,谈及香港电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情怀”二字!
曾几何时,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其每年的电影发行量,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仅冠绝亚洲,而且还诞生了无数的佳作。在这些经典佳作的加持下,还诞生了一大批响彻“世界影坛”的电影工作者,这其中既包括演员,如成龙、周润发、李连杰,也包括导演、动作执导,如徐克、吴宇森、袁和平!
但是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香港电影因为种种原因褪去了辉煌的一面,那些昔日功成名就的电影工作者不得不谋求新的发展空间,不得不接受新一代观众的审视!
王晶,曾经的“商业片 ”,香港的大娱乐家,因为香港电影市场的衰落不得不选择北上“淘金”。代表作有:《赌神》系列、《九品芝麻官》、《倚天屠龙记》、《城市猎人》!
黄百鸣,曾经的“新艺城七怪”之一,“港式贺岁喜剧”的佼佼者,同样在香港电影市场衰落的大环境下选择北上。代表作有:《家有喜事》系列、《开心鬼》系列、《花田喜事》系列!
纵观他们北上以来拍摄的电影作品,失败远多于成功,他们所代表的“屎尿屁喜剧”和“贺岁喜剧”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舆论的贬低。因此,新时代重新定义了他们所代表的港式喜剧—陷入末路的港式喜剧!
王家卫,香港文艺电影的宗师级人物,将港式文艺电影推向世界的代表人物,创作出众多名垂影史的经典电影。代表作品有:《花样年华》、《东邪西毒》、《阿飞正传》、《旺角卡门》!
许鞍华,香港 文艺女导演,是香港电影从繁荣到辉煌再到衰落的亲历者,所创作的电影作品多次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代表作品有:《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
进入新世纪以来,他们的导演作品日趋减少,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他们唯有新作品面世时,人们才会记起曾经属于他们的辉煌。最终,新时代也重新定义了他们所代表的港式文艺片—日渐式微的港式文艺!
总结:
诚然,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论他们如何地适应这个时代,他们的电影作品或多或少的都会被烙印上上个时代的印记。因此,这个时代的人们会给他们打上一个鲜明的标签,即前浪!
不过,不管他们能否适应这个时代,不管他们创作的带有上个时代烙印的电影作品能不能被如今的观众接受,他们始终是这个行业的先驱者,他们始终是那些经典电影的创造者!
因此,作为后来者的我们,作为看着他们电影长大的年轻一代,我们有义务去铭记他们为电影事业做出的贡献,我们有义务去接纳他们在新时代下做出的改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