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光疗仪的作用 http://m.39.net/pf/a_9212918.html

1

无法忘怀的欣喜

看到一篇文章:《送年轻时的自己哪些书?》

内容的大致为对于青少年一些书单的推荐以及书中的精华见解。

不管是《那不勒斯四部曲》、《拉摩的侄儿》、《肖申克的救赎》、《爱丽丝梦游仙境》,还是康拉德的《秘密的分享》,这些对于青少年的有关于世界观、人生观深刻启蒙的书籍,我一本也没读过。

那么,我都读了些什么呢?

十三四岁的年纪,正读初中,对于没有什么零花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大部分书籍阅读都只能通过学校图书馆的借阅。

每周开放一次,有限的藏书里,我最感兴趣、至今记忆深刻的只有《福尔摩斯侦探系列》。

深奥一点的《红楼梦》,我是从同学那借来几天,偷着在房间里看的。最终还是被父母抓包,被认为是”小小年纪,不好好学习,尽看些乱书“,并勒令我立即归还。可怜了我的“青春启蒙书”,还只来得及看了个红楼一梦的梗概。

再有,就是自己搜罗的《尼斯湖水怪》、《地心游记》等科幻小说。至此,我在学习之余,开启了一段追随名侦探查案,去尼斯湖打水怪,搭着科考车地心一游,偶尔午夜梦回红楼的开挂阅读征程。

那种持久、痴迷的沉湎于文字世界所带来的欣喜和惊喜的心理历程,是我至今所无法忘怀的。

2

奇幻又有魔力的东西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浸润在现实的世界,忘我地开始了一场有关”成长“的拉力竞赛,竟渐渐把这座精神后花园给荒废了。幸好,兜兜转转,到今天,我竟重新醒悟了过来。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如果能够带着灵魂上路,在书中世界里,找到一处灵魂安放栖息之所,是否会让这条漫漫多坚人生路,走得更加从容、淡定、丰盈一些呢?

阅读之路,一开始,并不是那么顺利。沉浸在喧嚣世界里太久,真的很难一下子就随书进入到真正安静的忘我世界。

况且,选择如此之多,捧起一本书的同时,桌上的手机滴滴声此起彼伏。闺蜜群里在聊些啥?有没有人约我出去宵夜?再想想,新出的电影不错,是不是要提前定个票?

前半段浮想联翩,后半段才渐入佳境。一个晚上,也就看了几页光景。

再后来,学乖了,看书时手机静音,再运用上”番茄“工作法,设定一个30分钟的闹钟,闹钟未响前,我的世界里只有书。且看完一本书后,定是要写篇读后感出来,这种输出的压迫感,也让我不敢怠慢。

法宝一出手,再加上青少年时期的”读书有瘾基因“,我竟又走入了另一个”走火入魔“的境界。一捧起书就放不下去,沉浸在书中世界里不可自拔,直至深夜不弃。一大早爬起来上班,自然就是个精神不振,眼圈发黑的下场。

阅读就是这样一种奇幻又有魔力的东西。

3

给灵魂一个栖息之地

我最爱的一本杂志《三联生活周刊》里,有两页专题插页。第一页:生活在碎片时代,不能像碎片一样生活。第二页:阅读之美。喧嚣时代,给灵魂一个栖息之地。在这里,有杂质有书籍,还有各种美好的趣味。

这本杂志影响我很深,让我在深闺一样的小县城里看到了一个真实广阔的世界,感受了各种有关生活和文学的趣味。

除此之外,《三体》、《流浪苍穹》、《北京折叠》等科幻类小说也仍是我的最爱。在科幻世界里,可以探寻和汲取到的,总是让人心中澎湃不已。

《鱼羊野史》、《如何提问》、《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去年底买的书,还有一堆待看。

从我的读书清单中,其实可以看出:专和杂合为一体,且完全不带功利。

因为,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读书如饮酒,不以功利为目的,爱书又不溺于书,陶醉于其中,哭了,笑了,思索了,足以。

当然,那些为了习得某项专业技能或为了学术研究而进行的深刻研读,不在此之列。

莎士比亚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愿我们在茫茫碌碌、往来奔走的人世中,仍记得对自己温柔相待,汲取足够多的精神营养品,在灵魂的栖息地,精神的后花园,安然酣畅入眠。

-end-

把这篇文章转发出去就是对丛薇的最大鼓励~~

到时间尽头

寻找有趣的活法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