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的高考季里,博罗杨侨中学7名交流到惠州中学的考生参加了高考。参加高考前,他们已在惠州中学交流学习了一年。
一所是年开办的市直重点高中,另一所是位于博罗东部地区的乡镇学校,连接这两所学校的,正是博罗正在推行的教育联合体改革。
年8月27日,惠州中学杨侨中学教育联合体正式挂牌成立。从当年9月起,杨侨中学在高一开设“惠州中学班”,由惠州中学派出6名骨干教师进驻杨侨中学任教,涵盖语文、数学、政治、历史、信息技术等学科。
对于博罗而言,这不是两所学校之间的简单结对帮扶,而是一场对乡村教育未来的探路,旨在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乡镇,快速提升乡镇学校的教学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
支教一年改变学生面貌
在“惠州中学班”的历史课上,时常传出阵阵掌声。
用掌声拉近距离,开启历史老师雷军训的第一堂课。“见到陌生的老师,第一件事是先鼓掌,掌声过后,就意味着我们开始建立信任关系。”
雷军训是惠州中学教研室主任。一年前,他与5位老师一同来到杨侨中学支教,成为惠州中学杨侨中学教联体成立后派出的第一批驻校老师。他们的第一批学生,是当时刚刚入读杨侨中学的高一新生。
在此之前,雷军训的所有教学经历都在城市学校,那里的学生个性普遍活泼开朗,上课氛围非常活跃。然而,来到这所乡镇中学之初,课堂却显得沉默。
“抛出一个问题,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低下头,从讲台上望去,只看见黑压压的头。”开学之初学生的沉默拘谨,让雷军训至今印象深刻。
惠州中学班政治老师余海康有着相似的感受。他的政治课总是充满激情,“激情”的一个表象是,每当他上政治课,隔壁班的同学总能听到他讲课的声音,不觉间竟走了神。不过,初到杨侨中学,他的激情却没有得到热烈回应。就像在网球场上击出一记漂亮的压线球,对手却全然没有做好接球的准备。
城乡学生之间,迥异的不只是个性。在杨侨中学这样一所完全中学,尽管高中阶段面向博罗全县和惠州市部分县区招生,主要生源却仍然来自杨侨中学初中部。在雷军训看来,受家庭环境和基础教育背景的影响,乡镇学生的平均阅读量小得多,视野更窄。“对于历史教学而言,这是显而易见的不利因素,尤其当你试图解释历史事件因果时,孩子们很难理解当中的复杂性。”
然而,让支教老师们欣喜的是,虽然学生学习基础较弱,却也表现出了对学习的热切。“杨侨中学的孩子们很想读书,只是中考的时候比较遗憾,但对学习的用心程度,他们和城里的孩子是一样的。”对着这里的学生,雷军训充满信心,“只要稍加引导,给出正确的方法,他们会有非常明显的进步。”
这一年来,雷军训的课堂渐渐有了变化。“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5月底一堂讲《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课上,他试图用一个问题带出更多论述。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讲台下,学生们纷纷抢答。
最近,余海康翻阅学生交上来的笔记发现,经过一年的教导,字迹工整、逻辑清晰的笔记越来越多了,一些学生还在笔记上写下了自己结合课本知识对时事的思考,这让余海康感到惊喜,“我能明显感觉到学生有了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这在所有体系的教育里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杨侨中学校长张伟霖介绍,惠州中学班开设以来,在德育建设、文化成绩等方面表现突出。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全市统考的期末考试中,惠州中学班54名学生中有51人达到了本科线,比例高达94%。而在往年的同类考试中,杨侨中学的平均上线率只有10%左右。
示范课堂引入先进经验
从惠州中学驾车出发到杨侨中学,行驶里程大约60公里,需要花上一个小时左右。
对于支教的6名老师来说,这样的路途,他们已经走过无数遍。除了在杨侨中学驻校,他们同时在惠州中学担任着行政职务——驻校团队负责人万雄锋是惠州中学教导主任,雷军训是惠州中学教研室主任,余海康是惠州中学安全办主任……为了兼顾教学和行政任务,他们需要时常在两所学校之间往返。
在杨侨中学,6名驻校老师不仅有着教学任务,还承担起了指导教学教研工作的责任。年10月28日,该教联体成立后不久,惠州中学驻校团队教师就轮番为杨侨中学老师上了示范课。
雷军训讲的示范课是《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整堂课讲下来非常流畅,逻辑思维清晰,教科书以外的知识扩展也很多,从学生的表现看,课堂非常活跃。”杨侨中学青年历史教师黄爱丽旁听了示范课,至今对课堂的情景历历在目。
也正是在这堂示范课后,黄爱丽开始了她漫长的旁听学习。这位年轻教师在年秋季学期被招聘进入杨侨中学,恰好碰上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高一年级全面使用新教材。作为一名刚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老师,黄爱丽亟需积攒教学经验,又面临着新课程方案实施下的改革压力。
惠州中学名师团队的到来让黄爱丽感到惊喜。“惠州中学的老师们非常敬业,教学理念也比较先进。”黄爱丽说,“比如雷老师的课,在史料上引申的内容很多,而学生又愿意接受,这样一堂课准备下来,需要花费很多心思。”
为了尽快汲取先进教学经验,这一年来,在每周10多节课以外的每一个间隙,黄爱丽总是见缝插针地到雷军训的历史课堂上旁听。在她看来,雷军训的备课准备和调动课堂氛围的能力,都值得好好学习。
在杨侨中学副校长孙伟军看来,教联体成立后,杨侨中学在教学上最大的整体变化来自集体备课。“借鉴惠州中学的做法,我们每个科目每周都会安排两节课的时间,整个年级一起备课,在这个过程中,惠州中学驻校团队老师们对教学提出的建议,对每一位老师的触动都很大。”
教联体的建设,不仅在于优质教育资源向乡镇中学的辐射,更在于为当地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组建教联体以来,杨侨中学派出多位青年教师到惠州中学跟岗学习,部分优秀高三学子也交流到惠州中学。
这一年来,惠州中学与杨侨中学努力实现管理互通、领导流动、师资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共进、文化共建等方面融合发展,惠州中学派出管理骨干参与学校管理,派驻名师到杨侨中学任教,不仅如此,两所学校还经常开展全年级全科目的教研交流。
“力争三年内将杨侨中学打造成市内优质学校。”这是惠州中学杨侨中学教联体成立之初立下的目标。
孙伟军介绍,今年秋季学期,杨侨中学将继续在高一年级开设“惠州中学班”,面向博罗县届初三应届毕业生招生,由惠州中学名师担纲教学。
与此同时,杨侨中学还将首次选拔高一新生到惠州中学交流学习。“我们将从今秋入学的高一新生中,选拔一批优异学生交流到惠州中学学习,让他们享受与惠州中学学生同样的优质教育。”孙伟军说。
改革探路重振乡村教育
生活在杨侨镇一带的人多数都知道,杨侨中学原本有着另一个名字——广东省杨村华侨柑桔场中学。这是为杨村华侨柑桔场里的归国华侨、难侨及其子女兴办的学校,于年建校。
作为国营华侨农场内部的教育机构,杨侨中学曾一度享受着诸多优惠政策和补贴,属于广东省一级学校,也曾经有过不俗的教学成绩。杨侨中学提供的资料显示,自恢复高考以来,该校曾一度有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样的国内一流高校。
随着国营农场改革,年5月,广东省杨村华侨柑桔场改制建镇,成立杨侨镇,杨村华侨柑桔场中学随之更名为“杨侨中学”。成为一所乡镇中学后,杨侨中学原有的政策优势已经不再,面对人才等核心教育资源向博罗县城和西部片区集聚的态势,即便作为博罗东部片区的“第一中学”,生源质量也已大不如前。
这或许是所有乡镇一级学校共同面临的困境——城市学校凭借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不仅虹吸了教师人才,也虹吸了优质生源,导致乡镇学校的“底子”变得更加薄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罗县从年开始探索教育联合体改革。这也是博罗县发挥名校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育惠民改革的创新举措。
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对于博罗来说,教联体改革是一次振兴乡村教育的探索。
教育联合体,是区域医疗联合体在教育领域的复刻版本。与医联体的建设模式类似,教联体的改革同样设置了牵头学校。在惠州中学杨侨中学教联体的组建模式中,惠州中学被确定为牵头学校,与杨侨中学共同组建以高中教育为主、辐射带动初中教育质量提升的教育联合体。组建后两校保持法人独立不变、经济独立核算不变、行政关系不变,原则上保持人、财、物管理独立,实行管理互通等9个方面联合。
具体而言,惠州中学每学年派出各学科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到杨侨中学驻点授课(至少一年),根据杨侨中学的学科薄弱情况制定相关帮扶措施。杨侨中学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派出青年教师到惠州中学跟岗学习。
惠州中学杨侨中学教联体并非博罗县对教联体改革的首次探索。年9月2日,博罗中学石湾中学教育联合体正式挂牌成立。石湾中学自此成为博罗中学的分校。
作为分校,石湾中学与博罗中学实行统一管理,以博罗中学作为管理主体,依托该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教育资源,实行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办学理念等多维度的统一化。
与惠州中学杨侨中学教联体不同的是,博罗中学石湾中学教联体的合作模式更为紧密。该教联体成立以来,博罗中学已先后派出23名骨干教师到石湾中学任教,首批派出的15名教师支教时间为期3年,其中部分人员担任石湾中学的校领导和中层领导。
这一场新型“送教下乡”实践,为的就是充分发挥重点学校的带动作用,帮扶乡镇中学快速发展。更进一步的目标,是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改变当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
“有了好的机制,让教联体中的每一个师生都参与进来,我们相信,乡镇中学的改变终将到来。”张伟霖说。
■相关
博罗加速落实教育实事
4所公立学校力争今年9月投用
在今年秋季学期,杨侨中学两栋新建的大楼将投入使用。
这项改扩建工程在年初动工,总投资万元,拆除了旧的南北宿舍楼和教学楼,并在旧址上新建学生宿舍楼和教学楼。目前,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目的就是在新学期到来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校园环境。
对于这所承载着博罗东部片区重要教育职能的完全中学,博罗县、镇两级政府从未吝惜过投入。年9月1日,投资多万元的杨侨中学改扩建一期项目主体工程正式投入使用,为博罗新增个初高中学位,新建食堂可容纳人同时用餐,宿舍可提供床位多个。
如今,在博罗东部地区,教育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年6月,博罗印发《关于着力提升博罗东部地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推动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年)》,提出要优先满足群众最迫切的公共服务需求,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其中特别强调,要全面提升博东地区教育、医疗、交通等建设水平,加快补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提升博东地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近年来,博罗在提升教育容量和质量上可谓硕果累累。在杨侨中学改扩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的同时,博师高级中学新校区也正式启用。年以来,博罗加速教育扩容提质,投入25.44亿元,相继建成了博师高级中学新校区、杨侨中学改扩建工程、佳兆业学校、中洲实验学校、榕城中学、博罗综合高级中学、博东实验学校、惠州一中博罗启正学校等一批学校,目前义务教育学位共有个,相较年增加个,增长8.6%,比年增加个,增长95.51%。
加速建设学校的背后,是博罗正努力补齐中小学建设的短板。数据显示,截至年11月1日零时,博罗县常住人口为人。在多万的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人,占比达到20.99%,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提高了2.4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博罗居民未来对学位的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
尽快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是博罗学党史力行办实事的具体举措。当前,博罗正加快推进城东学校、惠州一中五矿学校、龙溪二中新校区、石湾第二小学等项目建设,力争在今年9月投入使用,并深入开展学前教育“”攻坚行动,扩大优质学位供给。
办实事开新局,既要回应广大群众诉求,又要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博罗清楚地认识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从群众普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