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季风

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鲁迅

假结婚这样的段子在电影中并不少见。比如大导演李安的代表作《喜宴》,就讲述了同性恋高伟同为了掩饰自己的性取向而假结婚的故事。这部电影表现得的东方文化冲突至今仍然让许多电影爱好者津津乐道。主演赵文瑄更是凭借在电影中的出色表现一举成名,至今在娱乐圈中依然占据一席之地。

也许有人会说《喜宴》不具有代表性。那曾经出演《地心引力》的奥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主演的《假结婚》则把假结婚与职场故事,串联在了一起,营造另一种颇显另类的故事。

不过大多数假结婚的桥段中,女方都清楚自己的角色。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场假的婚礼,男方这边参加的所有同事领导都以为是真的;女方以为是在拍电影,在惊艳于大剧组的大投入、大场景的同时,一直在担心自己的演技是否能够hold住这么大的作品……主人公和他的损友们在不同场景中来回奔波、疲于奔命,以至于精医院。而这次假结婚的目的只是为了收回自己这么多年随出去的红包,是不是有一些搞笑了?

《大红包》这部电影讲诉的就是这样的一段故事。

作为绿叶集团小中层的x漂青年陈重就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小镇走出来的青年,有些思维还停留在小镇上,于是总喜欢红包开道,公司领导、同事家里但凡有事都不忘随礼。工作了快十年,几乎所有的积蓄都用在各种随礼上。送红包几乎成了他的日常生活,导致日常有点难以为继,甚至连卫生卷都要从公司顺,平时更是吝啬到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这样的生活引发了女友的不满。毕竟现在的女生,很少有人愿意和男生一起过那种极端贫困的日子。女友劈腿高富帅似乎成了无法避免的事情,而两人在公司的争吵更让陈重的各种糗事暴露在所有同事的面前。总公司是没法待了,只能托关系、走后门申请调到哈尔滨的分公司。临走之前,陈重突然发现一个要命的问题:如果去了哈尔滨,近十年随出去的那么多、总计三十万左右的红包再也没有收回来的可能性了!这还了得!于是在两个损友的鼓动下,一个利用假结婚来收取红包回本的计划就这样诞生了。可是从哪里找假结婚的女生成了演好这出戏的关键。

另一边,拥有国外艺术专业表演硕士学历的英籍华裔女演员艾米丽。因为不认同国内演艺圈的一些规则,在事业上屡屡碰壁。

机缘巧合,陈重和损友得到了她的信息后,一个以拍电影为掩盖,假结婚的计划就此诞生。艾米丽的优秀,和为了“电影效果”而表现出来的敌意让前女友杜莹十分的不高兴,想方设法揭穿这样一个骗局。于是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就此上演……

这是一个只属于中国人的电影,因为外国人可能永远无法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中国人在短短几十年间,由前工业化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但是习俗的演变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些传统的习俗依然存在。

在传统的熟人社会中,人员的流动率很低。红包更像是大家给经历人生关键时刻的亲友的众筹,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极快的现代社会流动性远远超过了父辈的时代,像他们那样一辈辈住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并保持密切联系是很难的一件事情,连在一家公司连续工作很长时间也是一种奢望。但人情礼数还是少不了的,红包有的时候就变成了无法收回的投资。

所以每一年国庆、春节、端午、中秋这么几个较长的假期中,关于“红色炸弹”的新闻报道就会出现在相关的媒体上,述说着当代打工人的无奈。笔者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在一家小公司工作了大半年的时间,一位同事就发出了请柬。根本不知道自己还会在这家公司做多长时间,只要离开,同时就会变成陌路人。但是这样的事情还是不得不去,礼还是不得不随,毕竟传统的礼节依然存在。

《大红包》就表现了这种尴尬。对于主人公来说,即便是还在一家公司,一旦到了哈尔滨以前随出去的红包就绝对无法收回,而几十万的确不是一个小数目。而现实中的情况可能会更糟,因为换公司已经是一种常态了。所以在一群损友的撺掇下,头脑一热搞出这样的事情似乎是情有可原。

影片的情节设计有可取之处,比如是否继续戏码、是否去哈尔滨这个问题上的几次峰回路转让整部电影的笑料百出。至少我在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好几次全场的哄笑,可以看出里面的几个包袱设置的确很成功。小人物的无奈,大人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善变,专业演员和群众群众在这场骗局中的表现于反差都让影片增色不少,十分贴近小镇青年的生活。

损友关于分账的要求,两位群众演员的插科打诨也让人们看到社会生活中比较真实的一面:亲兄弟明算账、有钱能使鬼推磨……

很多人吐槽的是,影片最后爱丽斯真的和陈重走到了一起。一个小镇走出来的做题家,一个家境优渥、专业强悍的海归丽人,两人的差距那么大,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走到一起的。但这毕竟是电影,类似弄假陈真几乎是此类电影的共性。比如文章开头中提到的《喜宴》:作为假结婚一方的顾微微真的爱上那个同性恋帅哥,假戏真做并打算生下两人的孩子。真正让某些人对这一结局不满的是那些和杜莹一样心理的人:大家条件差不多,你凭什么比我好?

影片真正的败笔在于导演想说的更多,但在加入影片中关于生硬,显得有些突兀。比如艾米丽关于国内娱乐圈的几次吐槽,表现了圈中人对那些乱象的不满。也许在导演看来,电影更应该是艺术,而不能单纯为了讨好某些人不顾一切,把电影变成了粗制滥造的产品。但这些与电影的主题不符,破坏了电影的整体感,堪称败笔。

总体上看,这是一部还不错的喜剧电影。作为一部周末用来放松的电影,是合格的。只是希望里面的一些问题不要在自己身上发绳就可以了。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