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聊城晚报」

本报记者刘伟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也没有什么突出事迹。”9月5日晚,远在约旦工作的韩玉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谦虚地说。韩玉平是聊城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国外疫情依然严峻的形势下,她逆行而上,于今年8月初抵达约旦,担任约旦费城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逆行而上赴约旦传播中国文化

韩玉平为学生讲解中国京剧脸谱

“来到约旦已经一个多月的时间了,现在,我已经逐渐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在这里,不管是大学的教职工还是附近街上的人,对中国人都很友好。我外出的时候经常在附近街区遇到几个小朋友,他们每次都会热情地用汉语说‘你好’”。谈起在约旦这一个多月的工作生活,韩玉平说,一切都很好,当地人对中国老师都特别尊重。

韩玉平告诉记者,聊城大学一直很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其中,孔子学院的建设就是范例。“今年上一任孔子学院院长任期结束,我作为一个十几年来一直从事国际教育交流工作的教师,经过学校选拔及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与交流中心的培训之后,于8月初赴任。”韩玉平说,在国外疫情依然严峻的背景下,这确实是一个挑战。家人朋友也都很担心,说她是“真正的逆行者”。临行前,学校的相关部门对我们进行了防疫培训,为我们精心准备了各种防疫用品。

记者了解到,韩玉平所在的约旦费城大学孔子学院是约旦第二所孔子学院,也是设在约旦大学里面的唯一一所孔子学院。“在我之前,经过三位院长的辛勤耕耘,孔子学院在当地掀起了汉语热,尤其是在第二任院长和其他同事的努力下,费城大学成立了约旦高教历史上第一个汉语系,极大地推动了汉语和中国文化在当地的传播。”韩玉平自豪地说。

作为新任中方院长,韩玉平表示,她将和同事一起,继续做好费城大学汉语系和孔子学院的教学工作,加强与费城大学及当地教育机构的交流,不断融入当地社区,通过举办中国文化活动、学术讲座等,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中国与约旦民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两国之间的民心相通。

教授汉语吸引约旦6岁小朋友

韩玉平(后排中)在哥伦比亚和学生在一起

韩玉平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她主要以网课的形式为费城大学汉语系的学生开设汉语听说课程和HSK考试辅导。此外,她还为孔子学院的学员(学员来源于社会各行业,有费城大学非汉语专业学生、其他学校的大中小学生、商人等)提供线上语言课程。

“等到10月秋季开学后,大学汉语系的课程和孔子学院的课程将全部转为线下课程。”韩玉平说,当地有很多小朋友喜欢学习汉语。就在9月5日上午,华为公司约旦分公司的一位先生联系到她,说有一位6岁的约旦小朋友对汉语很感兴趣,希望能够有机会到孔子学院学习汉语。

“这对每位来国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老师来说,都是一个莫大的鼓励,也表明了孔子学院的工作确实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对我们未来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韩玉平由衷地说。

根据工作安排,韩玉平在约旦的任期是两年。此次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除了教授汉语言之外,韩玉平告诉记者,她还会定期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结合春节文化举办相关活动,教授中国剪纸技艺,讲授中国的节日文化等。

“我还准备了一些齐鲁文化、聊城文化的素材,如聊城的民间故事、聊城的饮食文化、聊城的民间艺术等。”韩玉平说,她会选择适当的时机与当地人民交流,让约旦人民能更多地了解山东、了解聊城。

记者了解到,孔子学院还会举办一些学术活动,加强与当地大学及周边社区的交流,让更多的约旦民众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相关新闻

十余年前曾到哥伦比亚任教

帮国外贫困女孩圆梦

“中国阿姨”受当地孩子喜爱

本报讯(记者刘伟)采访中,记者获悉,早在年4月至年1月,韩玉平就曾受国家汉办派遣,到哥伦比亚安提奥基亚省麦德林市安提奥基亚大学担任公派汉语教师。

在哥伦比亚工作期间,韩玉平克服文化和语言障碍,努力开展中国语言与文化推广工作,帮助学生提高汉语水平和对中国的认知。

“当时有一位叫爱丽卡的音乐专业学生,对中国语言和中国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但是苦于家庭贫困无法到中国学习。”韩玉平说,她了解后,便利用业余时间,辅导她不断提高汉语水平,还帮她联系了中国的音乐院校。

年,在韩玉平帮助下,爱丽卡成功申请到了上海音乐学院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如愿去中国学习音乐。“如今爱丽卡已经回到哥伦比亚工作,成为了当地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韩玉平说起这个女孩的情况,深感欣慰。

记者了解到,韩玉平当时为了在麦德林市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为当地的一些知名人士及其家属教授汉语;在安提奥基亚大学的语言节期间,举行中国书画展;利用业余时间教授学生太极拳与京剧,参加学校的文化节;主持AIESEC在哥伦比亚麦德林市活动中的中国展览部分,接受当地电台和电视台的采访,让更多的哥伦比亚人了解中国。在韩玉平的努力下,安提奥基亚大学的汉语教学得到了不断推进,选修汉语课程的学生从年第一学期的二十名左右增加到年第二学期的六十名左右,她被学生称为“最好的老师”。同时,她义务为麦德林哥伦布学校的中学生开设了一学期的汉语课程,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中国阿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