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杨青
《柳林风声》的名气不比《爱丽斯漫游奇境》小,两位同时代的英国作者在我国出版界的遭遇却冰火两重天。
《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年-年)几乎所有的作品都被翻译成中文:出版的《爱丽丝漫游奇境》、出版的《爱丽丝镜中奇游记》、还有出版的著名诗集有《猎鲨记》,作者的传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创造者:刘易斯·卡罗尔传》也被翻译成中文,揭示了作者成长和创作以及出版过程中的众多幕后故事。
比刘易斯·卡罗尔小27岁的肯尼斯·格雷厄姆(年-年)虽然名气也不小,他的《柳林风声》出版于年,之前他已经是两本散文畅销书的作者,《黄金时代》和《做梦的日子》,他给儿子讲故事串起来的这本《柳林风声》一开始并没有被出版社看好,甚至率先在美国出版后才找到了英国本地的出版商,可惜图书刚刚出版时,并没有得到评论家的公正评论,甚至有人不客气地指出,这位著名的散文家泡制出了一本小孩子未必喜欢,大人也没有兴趣的图书。事实上,这些评论家走了眼,《柳林风声》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作者早期出版的两本散文,直到现在这两本散文的中文译本依然没有出版。而作者肯尼斯·格雷厄姆的传记更是缺失,尽管英文版的传记出版了四本,但一本也没有译成中文,不知道是出版社的问题还是版权的问题,反正在中国图书界,只见《柳林风声》不同的译本和插图本隔三差五推出,但作者一直不见下楼来。
作者:肯尼斯·格雷厄姆著安妮·高杰编著
译者:康华
出版:湖南文艺
《柳林风声诺顿注释本》填补了一个空白,在提供一个新译本的同时,挑起了提供传记资料的大梁。译文前面附录的《推荐序》是一位忠实的读者从小到大阅读这本奇书的至诚表白,《序言》基本就是作者的小传,他有姐姐弟弟,母亲早亡,父亲酗酒无力抚养,他们仨在亲戚家寄养长大,他的职业是一位银行职员,业余给文学期刊写文章,还担任过新莎士比亚协会的秘书,认识一位狂热的赛艇迷,并跟他学会了划船。南欧是他一直向往的温暖之所,威尼斯是他第一次旅行的目的地,拿到第二本散文集的稿酬后,他去意大利的阿拉西奥度了春假。38岁的他结婚了,妻子小他三岁,跟他一样出生在爱丁堡,他们的独生子阿拉斯泰尔出生了,给孩子讲睡前故事一直是父母天然的职责,格雷厄姆的睡前故事后来就成了这本享誉全球,一代代人可以接力讲给自己孩子的睡前故事《柳林风声》。
阿拉斯泰尔与《乐思》杂志作为附录三让人眼前一亮,因为此前资料匮乏,对这位给了爸爸灵感的小家伙一直心存感激,但他的成长和自杀的结局又让人神伤。这次看到小家伙远离双亲、在家庭教师娜奥米·斯托特的鼓励下,坚持创办了十三期文学杂志,杂志上有小老鼠幼稚的画作、有剪报、卡片、有书信,有快照,甚至还有封底广告,像模像样。资料虽然零碎,作者一家三口的生活日常却跃然眼前。宝贝是家庭教师向因生病在外地疗养的妈妈汇报儿子的情况,这些从未发表的信件像一口深井,让我们窥到了作者一家的生活,同时也无比同情那个从复活节一直等到自己生日,都等不到妈妈的小家伙。
读《柳林风声》不能不提到不同的插画家出版的不同版本。就像刘易斯·卡罗尔在出版《爱丽丝漫游奇境》前一定要找到一位优秀的插图家一样。好的插图会让一本儿童故事书插上飞翔的肢膀,迅速走近小读者的心中。《柳林风声》的插图画家也是一代接一代,不绝如缕。最传奇的莫过于亚瑟·拉克姆,他在接到《柳林风声》的插图邀约时因为正在画《仲夏夜之梦》的插图,因为出版商要的急,只能错过。没想到机缘巧合,三十年后机会再次找上门来,晚年身体每况愈下的拉克姆接下了这个任务,有黑白线条画,有彩色细节图,给《柳林风声》的插图成为他的绝笔。
正文后面的附录第一部分是信件,最开心的莫过于看到成就《柳林风声》的那些信件齐齐整整,一封不拉全部印出来了,它们分别成为小说中第六章、第八章、第十章和第十二章的重要部份。现存在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格林厄姆的手稿版紧挨着这些信件存档。从信件到手写稿再到打印版,故事的脉络和来源一清二楚。家庭教师的信件同样有趣生动,把陪伴小老鼠的生活写得活灵活现,幽默有趣,真替小老鼠开心。
作者写给12岁儿子的一篇《寻宝记》也附在书中。
还有阿拉斯泰尔手写的英文版书单,《柳林风声》出版后的评论,有好有坏。最开心的是最后附录了一篇作者收录在第一本书中的散文《乡村的潘神:四月随笔》,作者的意图是想提醒和《柳林风声》中相关的细节,但读者却幸运地看到了作者散文风格的笔触。没错,除了潘神以外,鼹鼠、河鼠这对《柳林风声》中的好兄弟已经提前出场了。
审读:谭录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