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名,顾名思义,是作家在发表作品时所用的假名,中外很多文学家都用过,而有些作家的某个笔名用多了,也就被读者们当作其最常用的称谓了,反而他们的真名倒是遭人忘却了(也只有在考试时才会有人记起吧),例如国内的鲁迅、茅盾、老舍、巴金、金庸等。而不少著名的西方大文豪,人们所记住的,其实也是他们的笔名。
司汤达“亨利·贝尔,米兰人,活过,爱过,写过。”这句的墓志铭中的亨利·贝尔并非是意大利人,而是法国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司汤达的原名。司汤达对意大利的感情看来还是颇深的,毕竟他曾在米兰定居过,并做过意大利的小城领事。他的作品不少都是采用了意大利的故事素材,如长篇小说《帕尔马修道院》、短篇小说集《意大利遗事》。
另一位法国作家,乔治·桑,这个用到了一个男性化笔名的女子,原名露西·奥罗尔·杜邦。作为世界文学史最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乔治·桑放荡不羁,拥有不少情人,最著名的自然是缪塞和肖邦了。
刘易斯·卡罗尔英国作家中,则有刘易斯·卡罗尔,即经典童话著作《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他原名为查尔斯·路特维奇·道奇森,是牛津大学的一位数学教师,多才多艺,博尔赫斯对他也是极为赞赏(见《序言集以及序言之序言》)。
美国作家中,众所周知的有擅长幽默和讽刺的写作艺术的马克·吐温,他的原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另外则有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原名是威廉·西德尼·波特。还有个人生平极具传奇性的杰克·伦敦,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
高尔基俄国作家中,则有享有盛名的高尔基,以“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作品著称于世,他的原名是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
作家采用笔名,其中的一大原因无疑是不想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特别是在出版一些自己不确定反响如何、容易引发争议的著作的时候。例如,孟德斯鸠的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就是化名发表的。丹麦哲学家、被认为是存在主义之父的克尔凯郭尔也曾用多个不同的笔名出版自己的思想论著。
受到声名之累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则在自传《昨日世界》中感叹过,如果可以重来,一定要使用一个杜撰的笔名,这样便可以获得双重的享受:“一方面是文学上的成功,一方面是隐姓埋名给我带来的自由生活。”
-THE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