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爱丽 >> 爱丽资源 >> 探讨虚无和存在LAIN

《Lain》基本上是90年代的美国Geek文化对日本动漫工业进行严重侵染而导致出的巅峰之作。在《Lain》的世界里,人类通过名为“Navi”的电脑终端(类似PC)彼此联结,并形成高度繁荣的虚拟世界(WiredWorld)。可颇让人意外的是,这种人工的虚拟世界所依附的电磁信号与地球本身的电磁波频率发生了干涉现象,使得现实世界(RealWorld)与虚拟世界(WiredWorld)进行了融合,并出现了种种异象。女主角玲音(Lain)获得一款神秘的强力电脑芯片之后,与妄图控制网络世界的恶势力进行了不屈的抗争,最后却发现她自己竟然也不是人类,而是一个类似救世主的虚拟程序。最后玲音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自己对他人的彼此伤害,就只好强制洗去了所有人的记忆,让世界重新再启动——所有人都恢复了往日的正常生活,玲音被大家遗忘,成为了一个默默注视着大家的双重世界(Real/Wired)的守护者。

说到深夜档动画,像玲音这样安静的的确不多。背景一片晃眼的白色,比EVA更加省钱地使用着重复背景的伎俩,却一点也不让人厌烦。每一部看起来另类非主流的动画,大多都有很多人看不懂。比如EVA,比如FLCL,看完之后一通寻找网上的评论,巴不得有哪位神人天人合一赶紧下凡为自己作出各种合理的解释,然后在他的帖子留名,曰拜神人。其实日本的动画没有那么困难。或者是神人看出来的东西就是跟我等凡人不同,我每次都能从很复杂的剧情中看出很简单的东西。无论如何晦涩,剧情都不会脱离人的领域(你要说是上升到神的领域我就无语了),所以,一切艺术以人为本,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其中的人,在迷惘,困惑,焦虑,不安,成长。玲音也不例外。即使你可以称它为神作。安倍的人设都非常可爱。玲音穿着可爱的小熊睡衣,离电脑远远的。不碰电脑,甚至连EMAIL是什么都不太清楚。

一切起因于同学千砂的自杀。她舍弃了自己的身体,把一切寄托于网上,并以此种方式,给别人发送邮件。玲音出于好奇,终于开始上网,阅读千砂的邮件。这是一切开始的原点。“现实和网络,是不同的哦。”爱丽斯非常坚定地说。即使她害怕玲音那一副接入电脑的样子,却仍然非常认真地看着玲音如此说道。网络是人类自身的投影。很多人认定自己的神存在于网络,认为只要有了网络就可以舍弃一切,但事实上那是不可能的。就像柏拉图的精神恋爱被证明不可行。我们是人类,我们必须因为摔倒了才会知道疼痛,我们必须因为被伤害了才会懂得悲伤。因为身体是灵魂的寓所,我们不可能脱离身体,而达到纯精神领域,那不可能,也不现实。如果没有物质,只有精神的话,那么你该如何看到我思念你的泪滴,我该如何明白你那为我发红的眼眶。

我们幻想的纯精神恋爱是不存在的,不通过肉体而进行的沟通,并不完美。如果不是爱丽斯那因为害怕而变快的心跳,玲音会不会就此被神所迷惑,从此把自己当成网络中的一个螺丝,失去了自己呢?也许。但所幸,我们看到玲音那一句“你不是说肉体是不必要的吗”彻底击溃了网络上的神。——因为没有神。比起相信神这种简单的事,的确,相信自己比较困难。相信自己可以和别人进行真正地沟通而不依靠神的赐予。像千砂,玲音,他们都是那种边缘的少女,他们不懂得怎样才能跟别人轻易地沟通,所以才会把一切都寄托在不存在的东西身上。而当玲音终于明白神的虚构性之后,神果然从网络世界消失了,而成为了一个愤青般的年青人。

安倍都说,这是一部试验动画。甚至还出现过半话动画全用音乐当背景音乐,一句台词都没有的剧情。说来几乎都可以跟EVA中那个长达四十秒的定格相提并论了。我一直觉得EVA探讨的东西也很简单,就是成长二字。虽然用心理学、宗教术语和未来的世界轴忽悠了不少人。玲音也是同样,揭露了后现代的人们依靠网络交流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空虚、迷惘、孤独、充斥着世界的时候,我们必须依靠思考来解决问题。好的作品永远是给人思考的空间。我想玲音已经试验成功了。动画的作者试图通过这种超现实的表现形式来反讽技术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冲击。电脑孤僻症、网络游戏成瘾、骇客入侵、虚拟网络社区等各种现象都可以在这部动画中找到鲜明的写照。在描述WiredWorld原理的那一集中,作者还颇有技巧地引用了Internet发展历程中的一些知名事件作为“参考”,甚至和美国罗斯韦尔飞碟坠落事件等联系起来。而诸如人类身陷网络世界不能自拔这样的故事,在今天的《.Hack》等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其深远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808.html